说说背负加载式号角音箱,如何获得优质的低频
你的喇叭缺低音吗?要不要来只背后负载号角喇叭 (Back Load Horn ) ? 可以有效的让你的低音多出一堆出来,我想,大部分的人之所以会认识这喇叭,多数是来自于一个有名的单体,它的名子叫做 Lowther ---- 一只缺乏低音的单体,缺很多低音的单体。所以,下次选单体时,若是见到厂方提供的音箱制作图是用 背后负载号角喇叭音箱的话,就是等同于告诉你,这是只低音欠缺的单体,需要靠音箱做出低音来,下次不要再问我这样的单体适不适合用障板了。
背后负载号角喇叭音箱有许多设计,这是第一种,常常见到的,这箱子因为低音会在里面做多次的反射,所以初听到时,会以为低音很多,仔细听一下,你会发现,这箱子的低音糊到不行,是只有量没有质感的声音 ( 我是指低音部分 ),
声音,不是水流,遇到反射面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圆弧面只会将声音作扩散而已,想象一下在音乐厅是不是设计了许多圆弧面 ? 就是要将声音打散用的。当喇叭单体将低音送进管道时,我们希望的,是经过一个号角,来增加低音的量感,而不是将声音作乱反射,使声音糊掉的。许多的背后负载号角喇叭设计,就是使用圆弧在角落,期望使声音像水流一样,慢慢向开口部挤压,结果,只会让声音变成模糊罢了。
这就是将角落改为圆弧设计,声音比第一种好了许多,清楚许多,但对我来说,还是 -- 糊--
这是我的看法,管道的角落必须是有一面反射板的,如此,背后负载号角喇叭就不会是一大堆糊成医团的低音了,而且在观念里的 BLH 低音总是稍稍慢了一些,这样的设计,就不会慢了,你可以听到清楚而且快速的低音。
按照惯例,总是要说一些我设计上的缺点的,列表一下
1, 低音加多的量感,会比较少,若是原先是直角或是圆弧的设计,改为这样的音箱,原先的高低音平衡将会破坏掉,音箱将要再更改设计,或是 ... 连原来的单体都换掉。
2, 这样的音箱低音是非常清楚的,会跟你所听过的背后负载号角喇叭完全不一样,注意喔,一样是背载号角,声音可差很多喔,
3, 如果你也是跟我一样,喜欢清楚的低频,想做这样的箱子,在单体的选择上,必须找低音多一些的单体,像是 Lowther 这样的,就不大适合这样的箱子,除非,你对低音的量感需求不是那么大。也可以换一种说法,适合的单体,只是低音稍稍不足的,或是原本装在障板就可以听的单体会好一些,低音太多的就免了 ( 像是 Diatone P-610 ) ,
还有一些需要考虑的,就是单体本身的一些数据,像是 Vas ,悬边软硬 ... 等等,单体后方的共鸣室 (或是压缩室 ) 也要纳入考虑,一个箱子就适用于全部的单体 ,那是不可能的事。 下次,在朋友家听到非常快速而清楚的低音时,也许,就是采用这样的观念去设计的。
「全频喇叭专题」注意以下四个问题,让您玩全频喇叭少走弯路
没想到上一篇文章发布《国产的音响器材进步了,您还崇洋媚外吗?》后,竟然收到很多烧友的留言和私信,有不少朋友表现出想购买这对全频喇叭的兴趣(声音请见《没听过15寸全频障板,敢说自己是音响发烧友吗!》视频)。当然可以得到大家的关注,我是非常开心的,但是看到这么多人因为这篇评论文件而蠢蠢欲动,想购入这对喇叭,则让我感到有一些担忧。我担心如果刚接触全频喇叭的发烧友,可能会失望,因为全频喇叭的玩法,和我们经常接触的分频音箱的玩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我自己也是从这些弯路走过来的。于是今天补充了这篇文章,用我玩全频喇叭那段时间所总结出来的一些浅薄的经验来抛砖引玉,以求刚接触全频喇叭的发烧友们不会重蹈覆辙。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关注我,也希望您可以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大通P-610障板
首先说说我接触过的全频喇叭的分类,简单的说我是用时间来分类的:古董全频、中古全频和现代全频。为什么要这么分,因为他们的性格和表现确实有所不同。古董全频很多用于收音机或者是古董喇叭,有德律风根、飞利浦、根德等等,这些全频喇叭灵敏度高,一般用EL84单端就可以推好,而且大部分都是纸盆喇叭,频宽也不是很宽,他们的中频听起来很亲切,特别是人声的表现,那种感觉一听不忘。中古的全频喇叭,我想大家都很熟悉的有英国的捞打、大通的P-610、珊瑚等,当然捞打也有新的型号,大通P-610的生产线又重获生机,但是他们都和现代的全频喇叭还是有所不同,我们姑且把他们都列入中古行列。这些喇叭多多少少延续了古董全频灵敏度高的特点,而改善古董喇叭频宽不足的问题,例如大通P-610M系列的频宽达到了70-20,000赫兹的表现,所以他们也是不吃功率的喇叭,简单的用一个6V6单端,或者用直热管300B或者2A3来推,几瓦的功率就可以让您听得如痴如醉。现代的全频喇叭有的保留了前辈们的传统,也有的做了革新。当然频宽就更不是问题了,例如德国的疯子全频,高频延伸直入云霄。做了革新的厂家则采用了大磁铁,虽然可以承受更大功率,但是灵敏度的降低了,对功的控制力也有了一定的要求。
古董全频音响
Lowther捞打全频音箱
德国疯子全频
现代全频喇叭,特别是灵敏度低的这些系列我没接触过,所以不班门弄斧了,以免误导大家。下面重点说的是中古和古董的全频喇叭。先从功放的搭配谈起吧。古董全频出现的时期是电子管功放的天下,所以用电子管来推动是最非常合适的,可以表现出宽松自然声音,这种声音毫无压迫感,可以说完全是在“叹世界”。如果您想让它高频延伸更好,可以简单加一个古董高频喇叭,并用一个电容做简单分频,就同一些古董音箱的做法一样,稍微做一点点高频的补充,听感会更舒服。当然,这样就不如直接用中古的全频喇叭了,它的延伸更好,低频也可以通过箱体的设计处理出来(下文将提到),在保持全频声音流畅、微信号的表现敏感外,还能表现出更加正常的频宽,适合听的音乐的范围就更广了。功放也是胆机和晶体管都是可以的,但是本人更喜欢用单端胆机,因为我喜欢电子管功放更讨好人耳的“失真”。胆机的阻尼系数比晶体管功放小,反而更适合全频喇叭的特性,不会出现对全频喇叭过度控制的问题。用晶体管功放推,功率不需大,这样可以保留晶体管准确、解析力高的特性,也可以避免过度控制的情况。什么是过度控制呢?简单地说就是指当纸盆还没做充分震动的时候,已经被功放控制住了,听感上会觉得声音紧,不够自然,低频量感反而变差了。
很多全频喇叭都没有搭配箱体销售的,那我们应该怎样为其搭配合适的箱体呢?如果我们可以买到原厂箱体,那就简单了,如果可以拿到原厂推荐的箱体尺寸,我们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成功率就更有把握了。但是当我们没有原箱体,也没有尺寸,要怎么办?这个真有点像盲人摸象了。我的建议就是上障板,当然这是需要家庭会议一致通过的。因为障板尺寸太小,低频表现就不好;大障板声音当然更理想,可是如果你没有独立的听音室,视觉的突兀也是一个大问题。还有另一种箱体,记得起源于日本,叫背负号角箱体。这种箱体里面藏有一条类似号角的管道,可以将低频放大,补充全频喇叭低频不足的缺陷。我试过这样的箱体,不知是否由于设计得不够准,低频听起来有点延迟,量感是有了,但是总是低频总是慢了一步。我个人还是喜欢用大障板,声音的透明度非常好,细节历历在目,宽松感和自然度都要比用箱体好许多。
背负式号角箱体
最后提到一点,就是喇叭线的搭配,这个问题是最意想不到的。我估计大家都想不到,用细小的喇叭线更适合全频喇叭(古董、中古类)的发挥吧。我刚接触全频喇叭的时候,家里只有粗壮的喇叭线,按照正常思路,我就接上了一对MIT750的喇叭线,以为这样可以补充全频喇叭声音比较薄和低频不足的问题,接上去听了一段时间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结果就给全频喇叭打入冷宫了。过了一段时间玩起古董喇叭的时候,刚好有一对古董喇叭线,长得就像是老式接电灯的电线一样的线。我又心血来潮把全频拿出来试,接古董喇叭线后,我愣住了,心想,我的耳朵有问题,还是功放出现了问题?怎么全频喇叭的声音变了,变得更加宽松,两端延伸也更好起来,特别是低频的量感也出来了,人声变得更加亲切自然。最后才从了解到,原来全频喇叭更适合细的喇叭线,细线电阻更大,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降低了功放的阻尼系数,还是回到上面提到的不会造成对全频喇叭过度控制问题。
MIT 750
古董喇叭线
啰啰嗦嗦又写了一大堆,希望这些信息可以为想进入全频喇叭天地的朋友提供参考,也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有经验有理论的朋友分享更多的心得。也请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点赞和关注,当然不要忘了转发出去,把信息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相关问答
【日用品的英语】作业帮
[回答]日用品comb/kEum/头梳glass/gla:s/玻璃杯umbrella/Qm5brelE/雨伞bag/bAg/袋子handbag/5hAndbAg/手提包...
推荐一下5000-7000主机配置?
5000-7000主机配置可以参考下面的6500元左右的高端直播电竞主机配置,无论是渲染,建模都是很有优势的。本身锐龙系统在这方面性能要强一些。点评一下:这套3A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