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分类 正文

音箱巷 新街口大街与新街口

新街口大街与新街口

新街口,泛指新街口南大街、新街口北大街与西直门内大街,这三条街的交汇处。明代废弃积水潭码头,将西直门北侧至今新街口北边的水域填成陆地,逐渐的形成了居民区,居民区的居民在去往西四或者西单的土路,形成了今天的新街口北大街的雏形。在明万历的《宛署杂记》记载的“日中坊”界内出现了“新街口”地名。清乾隆年间,新街口地段北起今新街口头条,南至今航空胡同。到清末地域扩大了,北起北城根叫“新街口北街”,南至护国寺大街叫“新街口南街”,西至北沟沿(赵登禹路)叫“新街口西街”。民国时期,北和西的地段未变,南面延至今前车胡同。北边改叫新街口北大街,南面改叫新街口南大街,西边改叫新街口西大街(西直门内大街)。1965年,全市整顿地名时,把新街口西大街并入西直门内大街。从新街口豁口外至北三环中路,命名为新街口外大街。把东起德胜门内大街,西至新街口北大街蒋养房胡同,改称新街口东街。

1958年正式成立新街口街道和福绥境街道。2004年10月,西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原属新街口街道的新街口北大街以西区域与原福绥境街道合并,命名为新街口街道。

(一)新街口西大街

泛指新街口以西至赵登禹路,1965年,被合并入西直门内大街。

(二)新街口外大街

新街口北大街北端是德胜门西侧的北城墙,1950年11月在城墙开辟9米宽的豁口(新街口豁口,即现在积水潭桥的位置),向北建筑石子马路,即现在的新街口外大街。1954年将城墙豁口由9米拓宽为20米。

(三)新街口北大街

位于新街口之北,北起德胜门西大街(北二环路),南至西直门内大街东口与新街口南大街相交。有徐悲鸿纪念馆、总政歌舞团排演场、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科影厂原称中国电影制片三厂,清时为德贝子府,与棍贝子府今积水潭医院,一巷相隔。

新街口北大街东侧自北向南的胡同有:大、小铜井胡同,板桥头条、二条、三条,旧有胡同附近有石板桥。大、小半截胡同、火药局、豆腐巷、蒋养房、堂子胡同。

1,板桥头条,东西走向,东起西海西沿,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全长223米,均宽4米。

2,板桥二条,东西走向,东起西海西沿,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全长180米,均宽4米。

3,板桥三条,东西走向,东起西海西沿,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全长190米,均宽5米。

4,大半截胡同,东西走向,东起光泽胡同,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全长 260 米,均宽 5 米。原向东不通行,胡同短小,故清代称半截胡同。清末,胡同向东延至光泽胡同,东西始能通行。1911 年后为别于板桥二条北侧的半截胡同,分别改为大、小半截胡同,此胡同在南且规模较大,称大半截胡同。

5,小半截胡同,东西走向,东不通行,西至新街口北大街。全长 90 米,均宽 2 米。因胡同在北且规模较小,故称小半截胡同。

6,“大铜井胡同”、“小铜井胡同”。大铜井胡同,据说此胡同中曾有元代的铜制井圈,1985年改建积水潭立交桥,大铜井胡同被拆除,目前有小铜井胡同尚存。小铜井胡同北侧几乎被总政歌剧团剧场占领,南侧有少数几个院子,紧西边院子是总政歌剧团舞美队办公用房。

新街口北大街西侧自北向南的胡同有:后坑胡同、新街口七条、六条、寿屏胡同、四条、珠八宝胡同、三条、二条、头条胡同、广济寺。

1,后坑胡同,俗称后坑。南北走向,南起新街口七条,北至德胜门西大街,全长250米,均宽5米。早年地势低洼,2003年胡同被拆。

2,新街口七条,呈东西走向,东起新街口北大街,西至东教场胡同,是新街口北大街西侧最宽的胡同,全长275米,均宽12米。2003年胡同被拆,建起新街口一区居民住宅小区。

3,新街口六条,呈东西走向,东起新街口北大街,西至红园胡同,全长145米,均宽4米。2003年胡同被拆,现建起新街口一区居民住宅小区。

4,寿屏胡同,是烧饼胡同的谐音,呈东西走向,西起红园胡同,东不通行,全长170米,宽4米。清代称烧饼胡同。1911年谐音称寿屏胡同。2003年胡同被拆。

5,新街口四条,呈东西走向,东起新街口北大街,西至西教场胡同,是新街口北大街西侧较长的胡同,全长530米,均宽4米。2003年胡同被拆,现建起新街口一区居民住宅小区。

6,珠八宝胡同,呈南北走向,南起新街口二条,北至新街口四条,全长170米,均宽3米。明代称猪巴巴胡同。“巴巴”是老北京人对人、畜粪便的俗称。清末谐音称珠八宝胡同,

7,新街口三条,呈东西走向,东起新街口北大街,西至珠八宝胡同,全长116米,均宽5米。胡同内有百年老校新街口三条小学。1991—2003年胡同被拆,现建起新街口一区居民住宅小区。

8,新街口二条,呈东西走向,东起新街口北大街,西至珠八宝胡同,全长110米,均宽4米,2002年胡同被拆。

9,新街口头条,呈曲折走向,东起新街口北大街,西至新街口二条,全长210米,均宽4米,2002—2006年胡同被拆。

在建设桃园危房改造区东段工程中,拆掉的胡同有:新街口头条、二条、三条、四条、七条,新街口胡同,新街口小三条,校场口小二条、小三条、小四条、小五条、小六条、小七条,西校场胡同,中校场胡同,东校场胡同,潜学胡同,朋奖胡同,时刻亮胡同,长青胡同,大铜井胡同,后坑胡同,红园胡同,寿屏胡同,阳泉胡同,东新开胡同,有果胡同,珠八宝胡同等。特别是新街口北大街路西,除了徐悲鸿纪念馆之外,几乎所有的胡同都拆了,盖起了商业大厦。

(四)新街口南大街

位于新街口之南,南至地安门西大街。北至西直门内大街东口,与新街口北大街相交。新街口南大街北端为新街口商业区,有新街口百货商场、大华第二百货商场、新街口饭店、桂香村第二门市部、知味观等百货、食品、乐器、化工、电器、服装、医药、文化用品等商店数十家。老字号柳泉居饭庄开业于明代。据说,饭庄字内原有一株柳树和一口井。以此井之水酿成的黄酒,香醇浓郁,故以柳和水作为饭庄之名。西安饭庄在大街北段东侧,以经营西北风味菜肴闻名。

新街口南大街西侧自北至南的胡同有:前、后公用胡同,北帽胡同、前帽胡同、金家大院、大帽胡同、四根柏、宝产胡同、石碑胡同、前、后车胡同。

1,北帽胡同,南北走向,南起大帽胡同,北至前公用胡同。全长 224米,均宽 4米。因胡同在北,故称北帽胡同。

2,中帽胡同,南北走向,南起前帽胡同,北至前公用胡同。全长 152米,均宽 3米,因此胡同中横穿前、后帽儿胡同,称中帽胡同。

3,前帽胡同,东西走向,东起北帽胡同,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198 米,均宽 4 米 。因此胡同在后帽胡同南,故称前帽胡同。

4,后帽胡同,东西走向,西起赵登禹路,东至北帽胡同。全长 189 米,均宽 4 米 。因胡同在前帽胡同之北,故称后帽胡同。

5前公用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新街口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350 米,均宽 5 米。明代皇家外供用库在此地而得名。清代演为宫衣库、宫用库,并析为前后两条胡同,此胡同在南,1965 年定名为前公用胡同。15 号四合院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此院原系清末内务府长官崇子厚的宅第,主体建筑和东西跨院均保存完好。现为西城区少年宫使用。

6,后公用胡同,曲折走向,而起前公用胡同,西折至八道湾胡同。全长 238米,均宽3 米。此胡同在前公用胡同之北,1965年定名后公用胡同。

7,金丝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新街口南大街,西至北帽胡同。全长 246 米,均宽 3米。原称金丝钩,1965 年将南侧孟家大院并入,改称金丝胡同。

8,金家大院,南北走向,南起大帽胡同,北至金丝胡同。全长 185 米,均宽 3 米 。清代始称金家大院,以姓氏得名。

9,大帽胡同,东西走向,略向西北倾斜,东起新街口南大街,西至四根柏胡同。全长 317 米,均宽 5 米。明代称帽儿胡同。清代析为前、后、大、中、北五条帽儿胡同,此胡同规模较大,故称大帽儿胡同,后改大帽胡同。

10,四根柏胡同,曲折走向,东起大帽胡同,西至赵登禹路,南起宝产胡同,北至前帽胡同。全长 334 米,均宽 3 米。清代始称四恨柏胡同。

11,宝产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新街口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385 米,均宽 7 米。明代称宝禅寺胡同,因内有宝禅寺而得名。1965 年改称宝产胡同。

12,育德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新街口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399 米,均宽 5

米。明代称石碑胡同。1965 年为避免和西长安街南侧石碑胡同重名而更名育德胡同。

13,北兴胡同,南北走向,南起平安里西大街,北至育德胡同。全长 65米,均宽 3米 。1965年更名北兴胡同 。1990一 2003年因道路改造,胡同南段拆除,并入平安里西大街。

新街口南大街东侧自北向南的胡同有:正觉寺胡同、航空署街、太平胡同、护国寺东巷,护国寺西巷、大杨家胡同、小杨家胡同、护国寺街、麻状元胡同、平安里、菊儿胡同。

1,正觉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棉花胡同,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全长 281米,均宽 4米。明代称正觉寺胡同,以庙得名。1965年更名为正觉胡同。甲 9号院为明代正觉寺遗址。

2,航空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棉花胡同,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全长 280 米,均宽 6 米。明代称噶噶胡同,清宣统年间,因禁卫军司令部设此,而改称禁卫军街。1911 年后设航空署于此,故又改称航空署街,1965 年更名为航空胡同。

3,百花深处,东西走向,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全长 147 米,均宽 3 米。据传,明代有张姓夫妇在此购地辟建花园,园名百花深处。清代,花园荒废,形成街巷,遂称百花深处胡同。

4,护国寺东巷,南北走向,南起护国寺街,北端东折至棉花胡同。全长 379 米,均宽 4米。原为护国寺东侧狭窄通道。清代称东廊下。1911 年后改称护国寺东巷。

5,护国寺西巷,南北走向,南起护国寺街,北至百花深处。全长 280米,均宽 3米。原为护国寺西侧狭窄通道。清代称西廊下。1911年后改称护国寺西巷。。

6,新太平胡同,东西曲折走向,南起百花深处,西折至新街口南大街。全长 204 米,均宽 4 米。清代称太平胡同。

7,大杨家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护国寺西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全长 150 米,均宽 4 米。清末称羊圈。此胡同规模较大,故称大杨家胡同。

8,小杨家胡同,西北弯曲走向,西起新街口南大街,北至大杨家胡同。全长 96 米,此胡同规模较小,故称小杨家胡同。著名作家老舍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生于巷内8 号院。该院现基本保持原状。

新街口地区的商业:

1,新街口百货商场,建于1958年,是新街口乃至北太平庄周围的老百姓日用百货、服装布匹、儿童玩具的首选商场。

2,新街口浴池,是一所大众浴池,据说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后来改成了华宾园浴室。

1955年春,北京市政府在清惠郡王府后花园的旧址处修建了两座大的文娱活动场所,西为新街口电影院,座北朝南,东为新街口工人俱乐部,座东朝西。二者距离约20米。但南距西直门内大街却有百米之遥,道路两旁皆为民房

3,新街口工人俱乐部,1986年1月,北京西城区出现了第一家营业性录像厅,就在新街口工人俱乐部。

4新街口电影院,位于新街口西大街25号(今西直门内大街69号)。在清代这里是惠郡王府(二庄王府)的一部分,惠郡王博翁果诺(或写为博翁果洛、博尔多洛)为清太宗皇太极之孙,承泽亲王硕塞第二子。民国初年(1916),惠郡王后代把惠郡王府卖给了消防队。惠郡王府宫门的位置在工商银行的西侧,相当于幻灯制片厂所在地,包括现在的新街口电影院。解放后,市政府拨款30万元在西城兴建的第一座电影院。建筑面积2300平米,观众座椅840个。1954年1月18日开业,1983年1月扩建,观众座椅增至1020个,安装空调通风设备,扩建放映室,并装修影院大门,书法家王遐举为影院题写院名,1990年6月被市文化局评为二级电影院。1991年5月因建筑危旧,经区政府批准停业。1993年底拆除并翻建。

5,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新街口北大街74号,1960年3月12日成立,是中国专门摄制科学教育影片的主要厂家之一。1994年,在厂内开了一家JJ迪厅,它的出现,开创了90年代迪厅文化的先河,掀起了京城人对迪斯科的狂热。

6,新街口中学成立于1963年,是在女十中原址上成立的一所男女生兼收的普通初中校,女十中搬到了原来的北京市第二师范学校。新街口中学,校内典雅别致。由多座四合院组成。校内只有两座篮球场,但学生跑步锻炼得出校门,右拐进入鲁迅曾经居住过的八道湾胡同跑步。2002年北京新街口中学(西直门内大街42号)并入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第三中学,称北京三中新街口分校,为初中部,三中总投资80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2013年因北京三十五中校址将建于此,新街口中学已成为历史。

7,北京幻灯制片厂成立于1950年,位于西直门内大街东口路北,从1950年至1988年,曾经伴随了全国数十亿少年儿童的成长。由于电脑设备的普及,幻灯机和投影仪,已经不在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北京幻灯制片厂逐渐改造成为著名的“超音波音响城”了。“超音波音响城”,创始于1988年。超音波音响旗下有包括超音波音响花园,超音波购物中心,超音波音响影音生活馆等在内多家专业音响营销机构。

8,新川面馆,是老字号的国营面馆,40多年来一直门庭若市,备受“爱面一族”的青睐。这里原本是“四川”风味的面馆,但入乡随俗,对口味进行了改变,成了地道的京味儿。

9,新街口新华书店,西直门大街15号,成立于1958年,楼高2层,经营面积500多平方米,当年是新街口地区最热闹的场所之一,它东临新街口百货商场,曾经是“八大学院”师生们进城的首选书店。书店地址过去是北广济寺的一部分,北广济寺原位于新街口19号,明正德年间募建而成。此寺与西四路口的弘慈广济寺同名,但此寺无论是其规模还是知名度都明显小于西四路口的弘慈广济寺。北广济寺面积约四亩,共有殿堂、配房共58间,有各种佛像几十尊。进入民国后,北广济寺逐渐荒废,寺中有一名僧人将庙宇借予普济佛学会办理普仁小学,解放后仍为私立普仁小学。1959年以后,北广济寺被彻底拆除。现位于西直门内大街15号的新街口新华书店即是原北广济寺原址的一部分。

10,新街口中国书店,西直门内大街28号,在新街口新华书店的对面,专营古旧图书,在上个世纪北京“八大学院”的教授学者进城,新街口是必经之地,而这家书店也成了当时不少文化名人驻足地。虽然全店销售的图书以古旧书为主,但书法、美术、文学类等新书也是很多。

11,北京的新街口南大街,位于北京地铁4号线的新街口和平安里两站之间的地方,正是全国知名的乐器一条街。街两侧平房遍布了乐器店、琴行。

曾经辉煌的榆次“四大厂”

榆次从来都算不上什么大城市。

从古代一直以来的太原府榆次县,到1949年后的榆次县/榆次市,再到今天的晋中市榆次区,榆次终究还都是个小城市。

不过,小是小,但在老工业基地山西省内来看,也算是数得着的较大城市,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榆次著名的“四大厂”——晋华、经纬、液压、锦纶。

今天这一篇就来写写榆次的“四大厂”。

一,晋华

晋华,原名晋华纺织厂,在榆次近代历史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厂,对榆次的近代历史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前回文章也提到过,晋华几乎构成了二十世纪榆次城区的人口主体。

作为80后,小时候对晋华的印象就是“仿佛无处不在”,晋华厂的办公楼位置在顺城街,而晋华的分厂、各下属单位等,却散落在各处:

晋华街,新建街的宿舍区,黄龙港的老厂区,窑上的地毯厂,印染厂,奥数很厉害的晋华小学,篮球很厉害的晋华中学,火车站旁边的晋华医院,轻院巷的二车间,五八宿舍六零宿舍,还有晋华派出所,甚至老城的衙门街上还有一处院落叫晋华工运遗址……等等

“晋华纺织厂始建于1919年,由当时晋系官僚徐一清发起,联合榆次商业资本家贾俊臣、徐秉臣、郝星三,以及乡绅赵鹤年等集资150万元创办,是华北最早最大的纺织厂。”

1966年卫星图中的晋华老厂区一带(石太铁路同蒲铁路顺城街粮店街)

晋华的诞生,距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00年,而晋华也不幸,没能挺到成为百年企业的那一天,却在2010年终于宣告破产。

随着晋华各处老厂房的拆除,在晋华的身影中生活了几代的榆次人,不免得唏嘘感叹。

建于1955年的晋华礼堂(约为70年代前后拍摄,现已拆除)

庆幸的是,晋华老厂房的一部分被以“晋华1919·中国营造大坊”艺术区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整修后的晋华厂大门(网图侵删)

晋华1919(网图侵删)

二,经纬

经纬纺机(深交所:000666),一度是榆次最大的企业,号称“亚洲最大的纺织机械生产企业”,也是榆次境内第一家“上市公司”。虽然今天经纬纺机总部的注册地早已迁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提起经纬厂,榆次人都熟悉,却又不熟悉。

说熟悉,是因为它在榆次的存在感非常强,家喻户晓。

而说不熟悉,因为经纬所处的位置,几十年来一直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厂门内与外的交流并不多。

经纬厂本不是诞生在榆次的企业,“它的前身,是由黄朴奇、李升伯、钱新之等一票民国资本家于1941年在广西省柳州市开办的“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公司”。成立后几经搬迁,曾迁至四川重庆,后迁至上海。1950年代,国家决定将经纬厂迁到榆次,在1954年8月1日,榆次经纬建成投产”。

1966年卫星地图中的经纬厂一带

在本世纪之前,经纬厂区在榆次一直都是洋气的形象,人称“小上海”——

经纬厂上海人多,经纬厂的普通话,也有明显的上海味

经纬厂区街道,有曲有直有造型,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与以往一般的工厂真不一样

经纬厂有自己的公园,假山人工湖长廊,还有各种小孩玩的东西——榆次城当时都没有这样的公园

经纬厂的游泳馆,足球场,礼堂,中小学,等等,在当时榆次都是非常领先的水平

原经纬子弟小学大门外

经纬公园近照(网图侵删)

记得小时候,经纬厂区与榆次城区之间尚有较长的未建成区,要穿过狭窄的郭家堡村主街。

那些年的经纬人,周末到榆次城区逛一趟街,都从来不说“进城”而要说是“去榆次”,那种感觉,仿佛经纬厂是榆次以外的另一个城市。总之,那时的经纬人一直与本地人不大一样,带着些洋气,自然也少不了带着股傲气。

近些年来,随着榆次城区面积的扩大,经纬厂东侧的郭家堡村等地已发展为街道和小区,不觉间,原来偏居一隅的经纬厂,已与榆次城区相连相融,顺城街西延线更是打穿了经纬厂的东围墙,直穿过了整个经纬厂区。

也与此同时,经纬职工中有了越来越多的本地人,再难听到洋气的上海话,“经普”的榆次味也越来越重了。公园破败多年后经整修,现已成为社区公园,中小学都归了榆次区,礼堂改名成了“晋中大剧院”,原来在厂门围墙里的那个独立小社会,显得不再那么封闭——经纬厂已经成为了榆次城区的一部分。

三,液压

液压应该是四大厂里最小的一个,不过来头却不小,而且,可能是四大厂中最有名的一个。几乎在各地的大城市都能见到“榆次液压”经销处或代理商的招牌。

榆次液压件厂,始建于1964年,是中国第一个液压元件制造厂,“榆液”也一度是全国液压行业的领军品牌。

榆次液压还于1992年与日本油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成立了晋中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榆次油研液压有限公司。

1966年卫星图中榆次液压厂一带

榆次液压件厂在建设之初,曾有一批沈阳某厂的技术人员及工人迁入,如今在液压厂家属区仍能听到东北话。

90年代的榆次液压件厂大门 可看到不远处的毛主席像(网图侵删)

2010年,榆次液压启动了“退城入园”项目,位于郭家堡村的老厂区现已拆除,原址由某央企地产商建设了新的高层住宅小区,只有毛主席的像,还屹立在原处,笑看着周边的变迁。

液压老厂区拆迁后(网图侵删)

液压厂区现貌(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故园音画)

四,锦纶

山西锦纶厂,是“四大厂”里建厂最晚的一个,1969年筹建,1979年才正式投产,因此在1966年的榆次卫星图中,锦纶厂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空地。

《广西日报》1979年6月6日

锦纶厂可能也是最早破产的一个,应该也是“四大厂”中目前唯一一个已“消失”的——晋华老厂区有部分保留,经纬基本完整保留,液压退城入园有新的厂房,只有锦纶,厂区原址已成为迎宾东街及某房地产项目。

锦纶厂大门(今锦纶路与迎宾街交叉口东南角处,摄于拆除前的2011年10月)

厂区很小,生活区也不大,却也一度有礼堂、食堂、澡堂,以及幼儿园、子弟学校(小学到高中)、医院等,完整的生活设施。

建于80年代初的“新”办公楼以及喷泉池(摄于厂区拆除前的2011年10月)

办公楼内的奖状(摄于拆除前的2011年10月)

锦纶厂是我自小生长的地方,这里曾经到处是我的足迹,而如今很多熟悉的地方已不再存在:

礼堂(锦纶文艺中心),当年还曾请东方歌舞团来演出过,已经拆除。锦香园饭店,已经拆除锦泰商店,已经拆除锦纶职工医院,已经拆除防空洞,已经拆除铁轨专运线,储水池,锅炉房,已经拆除子弟学校,已经拆除,原址建起某幼儿园澡堂,食堂,理发室,猪圈,豆腐房,花房……都已不再存在,还有在厂区楼顶写着“玉兰牡丹,锦纶名牌”的大广告牌,也都不复存在。仅有一座幼儿园的小楼还默默地蜷缩在家属区中。

拆除前的子弟学校,杂草丛生的操场

结尾

随着时代发展,曾经辉煌的榆次“四大厂”如今早已变了模样,四大厂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四大厂曾代表着那个年代里榆次完整的工业体系。

榆次一直是一个轻工业主导的城市,在山西这个煤炭大省里有一点特别。

“四大厂”的百年变迁,正是榆次这百年来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而榆次百年来的城市变迁,也是我们国家百年来变迁的一个缩影。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百年或许只是短短一瞬,而对于每个人来说,一百年却是个太长的时间。

如今的榆次,有了新的工业园区,修文工业基地,有了综改示范区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园等等很多新的工业区和工厂,四大厂的存在感应该是越来越小了。或许,“四大厂”还将是那些曾经生长,或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里长久的记忆,只是我们也在相继离去。

感谢你看到了这里,不知是否也唤起了你的回忆?

相关问答

请问南门口何家巷近2年会拆吗?

桃园巷所有铺面都已经按商品房出售给个人了,使用期50年的铺面到现在也就10多年,绝对不会拆。不知道你打算做什么生意?桃园巷的音响电器生意比较好做,服装生...

听云轩在北京什么地方?

听云轩在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四巷4号(财政部礼堂)。听云轩是一家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四巷4号(财政部礼堂)的演出剧场,距离天安门...听云轩在北京市西...

陕西五金批发市场最大最齐全的?

朝阳门外东南角五金机电市场(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型机电产品)、朱宏路五金机电市场(经营大型机电产品)、玉祥门紫金山大酒店旁边(小五金、机电)、轻工批发市...

freq是什么牌子?

广州市卡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的品牌。公司成立于2014年01月17日,注册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草河德宁路北九巷1号301,法定代表人为潘银新。经营范围包括音响...

请问西宁力盟商业巷新开的夜店vivaclub怎么样?

VIVA现在算是西宁最好的夜店。灯光、音响肯定是最好的,表演也不错,音乐很新,比其他店好很多。VIVA现在算是西宁最好的夜店。灯光、音响肯定是最好的,表演也...

我有个秘密作文_作业帮

[回答]我有一个秘密,永远藏在我心底,爸爸不知,妈妈不晓,让我现在告诉你。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电视的频道被我换了千百次,音响里放着周杰伦的《稻...

成都专业ktv音响哪家好?-一起装修网

一起装修网问答平台为您提供成都专业ktv音响哪家好?的相关答案,并为您推荐了关于成都专业ktv音响哪家好?的相关问题,一起装修网问答平台:装修问题,因我而止。

西安最大的五金机电批发市场在什么地方?

朝阳门外东南角五金机电市场(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型机电产品)、朱宏路五金机电市场(经营大型机电产品)、玉祥门紫金山大酒店旁边(小五金、机电)、轻工批发市...

广州市西特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番禺区市桥镇...简介:原:广州市高田音响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05年,公司首期投入500多万元建立现代音响生产基地以及引进国内音频技术尖端人才,位于广州...

朋友们谁知道!规模大的租赁舞台音响设备哪家不错,租赁舞台...

[回答]公交线路:129路,全程约5.9公里1、从雍合湾花园步行约580米,到达阳澄路站2、乘坐129路,经过4站,到达园区综保区站(也可乘坐19路)3、步行约600米,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