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古典之声Classic AudioT15 Reference 励磁音箱
原创 文/赖英智 新音响New Audiophile
虽然我从未拥有过号角音箱,但真实明白高效率号角音箱所带来生动灵巧的美妙声音。几年前在阳江世界音响发烧博物馆第一次听到Classic Audio T1.5 Reference励磁号角音箱,那种惊喜与意外还是难以忘怀。记得当时播放了姚樱格的录音,在四周都由唱片堆栈构成的房间中,搭配了一套力大无穷的Krell前后级功放,对灵敏度将近100dB的号角音箱来说,Krell KAS电源分体单声道纯甲类后级(输出功率1Ω/3040瓦),根本就是杀鸡用牛刀。就算T1.5参考音箱的阻抗为16Ω,让后级输出功率减至200瓦左右,还是有大牛拉小车的疑虑。没想到我能轻易分辨出录音中姚樱格的呼吸声,仿佛她就在前面歌唱一样。我还能指出不同乐器的前后位置,即使是效果器加上多轨混音制作,整个画面依然栩栩如生,仿佛现场音乐一般。在这对号角音箱上,我感受到一种比其他产品更丰富的情感,能清楚掌握歌唱者与乐器的力量和细腻,这是远远超”出技术局限的精彩演出。
后来在其他地方有更多机会欣赏T1.5参考音箱,还有古典之声老板 John Wolff复刻的 JBL Hartsfield 号角音箱,对Classic Audio有更多的认识。多数时候搭配美国大气层Atma-Sphere的OTL(无输出变压器)胆机,我依然惊讶T1.5参考音箱所发出既真实又宽松的声音,它毫不费力地就把录音中繁复的细节传递出来,却又将人声与乐器的能量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乐队就在面前一样。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与古典之声 T1.5 呈现的能量和动态相比,大部分传统音箱缺乏传达这种规模的能力,细节表现也较弱,导致很难有“我在这里和现场乐队一起”的感觉。
美国古典之声Classic Audio的创办人John Wolff
这些赞美不是吹出来的,美国发烧天书《Stereophile》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古典之声Classic Audio loudspeaker的T-3.4与T-1.5,是他们所曾听过声音最好的号角音箱系统,没有之一! 它表现的人声之甜美逼真,几乎所向无敌!这么好的产品,在国内却仅有极少数发烧友认识,所以我们愿意更多的分享。开设在美国汽车城地特律以西约五十英里Brighton湖畔的古典之声Classic Audio,创办人John Wolff没有显赫的背景,他既不是电子工程师,也不是音乐演奏家,就是一个纯粹的音响发烧友。他认为世界最好的号角音箱在1965年以后就停产了,正如麦景图的C22+MC275功放,或者马兰士的Model 7+9功放,是模拟黄金时代的巅峰典范,后人很难超越。John Wolff年轻时穷烧,只能望着这些经典器材流口水,等到自己有能力购买时,美好的时光却已不复返,所以他决定自己做!知易行难,John Wolff一开始从JBL的技术开始学起。JBL无疑是音响业中的大哥大,曾经推出无数经典铭器,从Iconic系统、Hartsfield系统到Olympus、Everest及K2、Century Gold,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惊世之作。虽然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JBL最辉煌的时期,L100 Century、4311、4344、D55000 Everest、Project K2 S9500、Century Gold等都是名噪一时的产品。但John Wolff喜欢更古老的东西,他要在古董喇叭上寻求突破。
古典之声工厂位于汽车城底特律西边约五十英里的Brighton湖畔
上世纪20年代,一个叫James B. Lansing的人在洛杉矶磕磕绊绊地开始了他的音响之路,他正好赶上有声电影时代来临。他与米高梅电影公司(MGM) 合作开发的号角扬声器,获得1936年奥斯卡技术卓越奖。后来西电因反垄断法出让部分录音产业,西电工程师自己成立了Altec (All Technical)公司,而Altec又在1941年收购了Lansing的LMC公司。Lansing在此时研发了604同轴单元,将一个小型蜂窝状号筒放在15英寸低音单元中;A-4系统(剧院之声)使用2只最早期的803A低音、288-32G高音驱动器+311-90铸铝实心号角嘴、N-500-C分频器。A-4尺寸比后来的A5、A7大一倍,巨型的号角式低音箱体配合双15英寸低音,用10瓦的胆机就可以把声音推得地动山摇,整个场面宽阔浩大。803A低音使用励磁结构来获得高通量的换能效果,因为当时的永磁体无法提供足够强的磁场。
之后Lansing离开Altec,1946年自己成立了JBL公司,他去世后在50年代黄金时期第一个作品是1951年推出的Harkness DLHD40001,采用130A低音与175DLH号角高音。接着是1955年推出的Hartsfield D30085,使用150-4C低音与375号角高音。随着立体声LP上市而在1957年推出由工程师Richard Ranger与设计师Arnold Wolf共同研发的D44000 Paragon,则是集大成者的立体声设计,使用LE15H低音,376驱动器加H5038号角为中音,超高音为075。此后到70年代,JBL的产品集中在鉴听喇叭与剧院喇叭身上,再很少看到像Harkness、Hartsfield与Paragon这样兼具声音与造型美学的作品。
古典之声 Grande Tower Reference旗舰,巨型的四分体励磁号角音箱,主音箱配置4英寸铍振膜励磁号角+木号角嘴+(15+18英寸)两只励磁超低音单元+钴磁超高。低音柱每声道两只18英寸励磁超低音单元,总重逾1吨,全平衡电子分频器
其中Hartsfield是奠定JBL最高声誉的代表作,它采用的声学透镜影响了60年代JBL喇叭设计的方向,Hartsfield的畅销也将JBL推向国际舞台。1955年的Life杂志说Hartsfield喇叭是终极的梦幻名器,70年后这句话仍然可信。JBL把当时最好的单元全用到Hartsfield身上了,称为085的套件包括15英寸的150-4C低音单元,以及375高音驱动器。Hartsfield高音搭配H-5039指数形号角,外面再加上由Bart Locanthi所设计的声学透镜,分音器使用N500H,分频点定在500Hz。1964年,Hartsfield停产了,由于用家对立体声需求越来越强烈,等于必须多买一只Hartsfield才能使用,而很多家庭不一定有空间摆放两只大号角,所以市场大幅萎缩,反而立体声设计的Paragon一直到1983年才停产。
古典之声的Contemporary当代系列音箱,主要有T-1.5 Reference与T-3.4 Project二个产品。T-1.5 Reference配置2英寸高音与4英寸号角中音,前面有个15英寸励磁低音,底下还有18英寸励磁低音单元。T-3.4 Project木号角中音可下延至300Hz,二只15英寸励磁低音则可以下潜至20Hz,高音仅仅做为增加空气感之用
Hartsfield再次进入发烧友视线中,是美国古典之声Classic Audio的复刻版,但John Wolff不是简单的模仿,他把低音改成励磁单元,高音驱动器换成铍振膜,在外观与箱体结构上保持1:1原貌复制,而声音表现早已超越原始版本。古典之声的榜样是JBL,而目标也是超越JBL,从美国发烧天书的评价来看,他们真的做到了!目前古典之声的产品分成二大系列,古典系列包括复刻的Hartsfield,也有改良型的Studio Standar II与IIB(都是三音路设计,1英寸与2英寸的纯铍振膜高音与中音透过声学透镜,垂直与水平扩散角度可达100度,另搭配15英寸励磁低音)。古典之声的Contemporary当代系列音箱,主要有T-1.5 Reference与T-3.4 Project二个产品。T-1.5 Reference配置2英寸高音与4英寸号角中音,前面有个15英寸励磁低音,底下还有18英寸励磁低音单元。T-3.4 Project木号角中音可下延至300Hz,二只15英寸励磁低音则可以下潜至20Hz,高音仅仅做为增加空气感之用。
古典之声另一个Classic古典系列,有复刻JBL的Hartsfield,也有改良型的Studio Standar II与IIB(都是三音路设计,1英寸与2英寸的纯铍振膜高音与中音透过声学透镜,垂直与水平扩散角度可达100度,另搭配15英寸励磁低音)
产品中所用的高音驱动器、声学透镜、励磁低音都可以单独出售,甚至也能协助将老JBL更换新单元。设计师John Wolff在测试他的号角音箱时,通常搭配美国大气层Atma-sphere OTL无输出变压器胆机、或者Dehavilland Electric胆机(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小众发烧品牌),即使用2A3也能发出巨响,但仍然建议用大功率驱动才能彻底发挥实力。古典之声Classic Audio也生产铝镍钴磁铁单元,不过他们最大的贡献,或许是励磁喇叭单元的重新开发。励磁单元的原理是通过对缠绕的纯铜漆包线通电而产生磁力来推动振膜运动,喇叭单元不带磁铁,套在线圈外面的是钢金属圈而非磁铁,它能使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更集中和稳定;供电器是一台可调节的直流稳压电源,不同电压输入使喇叭产生不同的灵敏度,同时也会改变喇叭的音色。理论上励磁比永久磁铁更好,但因为使用了一些稀有材料或有害物质,出于环保与高昂成本的考量,已经很少有大公司制作励磁单元了,即使有售价也都高高在上。用于励磁的电源非常重要,不但要纯净而且内阻要够低,因为励磁喇叭的声音依存其电源而呈现出其多样性。增加励磁电压以增强磁场,声音将变得强而有力,更显通透;若将电压调小声音转而变柔美温和向,建议换用胆机来供电。
古董的励磁单元终究无法摆脱年代的局限性,这些可以放在博物馆的东西价值与效果严重背离,为了保持古董扬声器的器型与味道,又使之达到符合现代的电声还原水平,这是Classic Audio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他们自己制造全新的励磁单元
Fostex T-500A II 超高音用上了圆号角以增加扩散性
本文主要介绍Contemporary当代系列的T-1.5 Reference音箱。原厂形容T1.5参考是100多年喇叭技术的巅峰之作,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号角音箱一直统治着音响世界,直到大功率功放出现。除了前障板见到的15英寸纸盆低音,底部还藏了1只18英寸低音,因此摆放时可以把前障板用脚钉垫高,增加极低频的扩散效果,原厂说T1.5参考可以发出真正的20Hz极低频下潜。1个2英寸喉部、4英寸直径的压延法制作铍振膜中音压缩驱动器,安装在Bruce Edgar博士为其设计的木制号角内,位于中间的Fostex T-500A II铍膜顶超高音可延伸至45 kHz,主要用来增加“空气感”和“空间感”,因此久听而不会感到疲劳。除超高音外,T1.5参考使用的所有单元都是励磁结构,原厂很霸气的说励磁结构堪称是“完美”的磁铁,其他所有永磁体都是劣质能量设备。
这张图可以很好说明励磁单元的结构,永久磁铁被线圈取而代之
古典之声坚持自己生产励磁单元,纸盆的抄制、线圈的卷绕烧烤(如瓷器一般需要烘烤)全由手工完成
与古典之声有深度合作的Bruce Edgar,可以说是号角的领军人物。我们在号角音箱上常见的扩展曲线包括有圆锥形Conical、指数型Exponential、双曲线型Hyperbolic、抛物线型Tractrix与组合型Combined (多节构成Multi-segment)几类,古典之声采用的是Bruce Edgar博士设计的抛物线型Tractrix曲线。Bruce Edgar博士原本在航天工业工作,因对音响产生兴趣而放弃本业专注在号角的研发上,他的号角延展曲线基础来自1926年Paul Voight所发表的Tractix号角,Edgar博士实验证明对于300Hz以下的低频,指数型或指数/双曲线型号角是最好的,而抛物线型适合中音和高音号角。他设计的号角音箱称为Edgarhorn,其中一款Titan备受好评,老爷子高龄90多,这些产品都已经绝版了。
古典之声也生产由Bruce Edgar博士设计的木号角
连木箱也是在美国工厂自己生产
Classic Audio坚持选用原生木料的真树树皮,这不仅仅是为了最佳的声学效果,更是为了让扬声器在客户的使用过程中能产生硬木家具的包浆效果
T1.5参考音箱外饰非常漂亮的Kewazinga花梨木皮,施坦威皇冠珠宝系列钢琴也使用了同样的木皮,对比施坦威钢琴,可以播放各种音乐并使人感动的古典之声T1.5参考音箱,实在太划算了。产自赤道西非的花梨木色彩多变,木材的花纹包括球形纹、火焰纹、水波纹、褶皱纹和斑点纹等,用加可以订制更华丽的Kewazinga Bubinga球影木皮。由于树木本身特别大,所以整株一木可用来制作T1.5参考音箱。其独特深色纹理中透出暗哑光泽,赋以这对音箱绝美的优雅度和无法抵抗的魅力,制作工艺非常好,每一对产品的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古典之声坚持选用原生木料的真树树皮,不仅仅是为了最佳的声学效果,更是为了让发烧友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能产生硬木家具的包浆效果,表面再施以最高级的天然木漆,做工之精湛已然超越美国黄金年代的家具制品。
Classic Audio也接受产品订制,首先要将买家的聆听习惯、聆听曲目登记在册,在生产过程中将这些重要数据作为单元的基因植入每一对音箱中。不同型号,甚至不同场地使用的号角音箱,分频器都必须做细微的调整,电容的容量、品牌、级别、线圈的匝数、烘烤的温度、接线的位置、长短等等等等都能影响声音效果。Classic Audio甚至建议每个买家都先接受空间声学检测,在完全掌握房间的结构和声学特点的情况下再修正交给你的音箱
虽然励磁技术历史悠久,古典之声的外观很“古典”,声音却一点不“古老”。我们知道一个好单元需要的是强力的磁路,完美的纸盆,和科学的悬挂,而励磁单元符合所有条件。70多年前的励磁单元磁力并不会随时间而改变,钴磁或粉磁则受震动、热等因素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产生退磁。在励磁线圈的磁力下,音圈的阻抗比较平直,内阻可以做得很低,声音效果有保障。另外励磁的磁场强度是决定于励磁电压,透过调整电压同一个单元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Q值和频响特点,电压越高Q值越低,频响越宽,效率越高,反之亦然。因此用家可以按照自己要求的韵味来改变,变化出多种声音风貌,如果加上励磁供电器,可玩的东西太多了。
古典之声Classic Audio音箱表面使用最高级的天然木漆,做工之精湛已然超越美国黄金年代的制品
由于T1.5参考音箱阻抗为16Ω,不建议用小功率晶体机搭配,原厂指定的美国大气层Atma-Sphere OTL(无输出变压器)胆机是最佳推荐。大气层功放的MA-1单声道后级(输出功率140瓦,每声道使用14只6AS7G与5只6SN7管) 、MA-2单声道后级(输出功率220瓦,每声道使用20只6AS7G与6只6SN7管) 都是很好的选择,输出功率500瓦的MA-3就没必要了。由于没有输出变压器,大气层的胆机具有超级频宽(1Hz-200kHz-3dB),极低的输出阻抗(1.75Ω ),极快的速度与反应(上升时间 600V/µs),极精准的相位(20kHz<1度),极充裕的电源供应(MA-2后级达到1200焦耳),加上无论任何阻抗负载都不会改变的功率输出,因此能让我说Classic Audio T1.5 Reference励磁号角音箱发挥最佳效果。
音箱背板的供电处,还可以再一次对高音与中音进行微调
我说T1.5参考音箱的声音一点不古老,是指它几乎是全能运动员,所有音乐种类来者不拒,而且听起来似乎都很完美。针对不同空间环境,只需对T1.5背面的中/高电平控制器进行一些小调整,很容易就能获得平衡的声音。《Flight of the Cosmic Hippo宇宙河马》这张TAS上榜专辑,需要钹的高频延伸又不会飙得抓不住、斑鸠琴与吉他中频坚实而不会吵、脚踩大鼓与贝司低频既快又清楚,是很好的测试唱片。古典之声T1.5参考音箱展示了它高超的低音实力,没有延宕、浑浊或轰鸣,只有清晰、快速和深沉的冲击,厚重结实还有弹性,光低频这一项T1.5参考音箱就能获得95高分。藏在底部的18英寸励磁低音太厉害了,绝对具有播放管风琴空气流动的超强能力,它不突出而掩盖了其他乐器,但时时都能感受到隐隐而动的声波能量。在超深低音衬托下,电贝司从结实弹到松软,无论是技巧或音质音色的表现都很多变而丰富,中频段的斑鸠与吉他清脆又甜美。不过播放第4轨时我还是忍不住把注意力放在松软凝聚而且一直往下钻的极低频,太棒了!
由于中音压缩头的铍振膜直径达到4英寸(目前压延制程的极限),所以T1.5参考音箱的中音同样精彩。从小野丽莎的Bossa Nova风格爵士、成都男歌手陈宁的沧桑嗓音情歌,到Hi-C男高音歌王帕瓦罗帝的黄金歌声,或者我非常喜欢的老鹰乐队《Desperado亡命之徒》,T1.5参考音箱经常带来惊喜。原来人声可以如此宽松饱满(只有静电音箱差可比拟),而且分辨率如此之高,轻易就听到了每个歌手不同的发声技巧,以及仿佛现场一样的伴奏乐器。连普通流行歌曲听起来都洋溢新鲜感,毫无压力的旋律飘荡出来,很能触动聆听者的灵魂。爵士吉他界速弹高手Al Di Meola在Telarc唱片的专辑《Flesh on flesh体肤相连》,他不只演奏电吉他与空心吉他,更展现键盘乐器与敲击乐器的才华,整张专辑的核心美感是复杂多变的拉丁节奏,快速多层次却不紊乱地交织出即兴之美。录音平衡感相当好,没有一般爵士唱片低频过量的问题,透过T1.5参考音箱聆听一点也不会疲累,而且空间层次感丰富,各种乐器的声音都巨细靡遗地被收录,可以清楚听到每个高潮时的愉快共鸣,差点让我相信Al Di Meola就在房间里。
在美国的音响展中,古典之声多半搭配洽大气层Atma-Sphere的OTL(无输出变压器)胆机演示
夸张一点说,古典之声T1.5参考音箱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让我认为一些传统音箱听起来很,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认为这是由于Fostex超高音、号角中音和励磁低音之间的出色音质和平滑过渡,特别是励磁低音可能会赋予其他单元欠缺的一些空间或谐波,虽然需要单独电源比较麻烦,但声音却令人陶醉。音乐由弱渐强的动态起伏和大声播放的能力,又不会紧绷压缩或失去结像与影响声场,这是优质扬声器的标志,T1.5参考音箱毫不犹豫地实现了这一点。所有音乐播放变得更加逼真,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和超现实。如果自诩是号角音箱的爱好者,却没听过古典之声Classic Audio T1.5 Reference励磁音箱,那就不合格了!
老爷子亲自拨放黑胶唱片演示,音响展中携带这么大的木制唱片柜,是真爱音乐啊
总代理:北京广合锐兴科技有限公司 13366889363, 13911960936
定 价:¥92.5万
——END——
还算可听,我的古典音乐专用小音箱:BenQ 明基 trevolo
作为一名非音乐科班出身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接触古典音乐2年有余,人生中的第一套CD莫扎特全集,满心欢喜的试听后感觉完全听不进去,连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傻傻分不清楚(好失败的一次装逼 ),感觉就是每个小节都是重播 。于是潜下心从音乐史学起,稍微了解曲式知识和乐理,不敢说已入古典音乐之门,只能说可以听到更多的内容了,比如粗浅地了解曲式结构的安排、和声效果的变化之类。
“指挥皇帝”卡拉扬曾说,每天清晨起床后他都会聆听巴赫的音乐来校正自己的听音。对于我这种小白而言,只是单纯因为爱好而想专研,但也没有系统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就只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管理来联系耳力,我最常规的做法就是寻找在线资源(其实就是买不起唱片 ),比如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在线欣赏。这也是我入蓝牙音箱的原因。本人现在在努力存钱,争取明年下半年奖金到手后入一套落地音响,年终奖是指望不上了,听古典音乐还是唱片更清爽。
装逼结束,接下来进入晒物环节
音箱正面照
音箱全身照
音箱背影
音箱侧脸
音箱细节
早起的清晨,用音乐叫醒耳朵
独乐了不如众乐乐
仅从产品外形上说,这款小音箱的做工还不错,细节的处理也比较用心,外观简约商务,比较容易和环境搭配。
拉赫玛尼诺夫是我本人最喜欢的俄罗斯音乐家,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我这半年循环聆听最多的两幅曲目,用trevolo聆听,瞬态反应好,将管弦乐和钢琴之间此起彼伏演绎的顺滑自然;声音清晰,双簧管、中提琴、钢琴等音乐元素清晰可闻,但张力稍显不足,音乐复杂时有糊闷之感。总而言之,还算可听,两幅曲目中,我觉得trevolo表现最好的是在《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柔美的过瘾。
相关问答
请问听古典音乐什么蓝牙音箱最好?
对于听古典音乐,最好选择具有高保真音质和广泛频率响应的蓝牙音箱。一些著名品牌如Bose、Sonos和JBL都有出色的音质表现。你可以选择具有高品质扬声器和低失...
听古典音乐,需要怎样的蓝牙音响?
听古典音乐,应该用什么蓝牙音响好呢?在这边,我们可以注意三点:1.音质效果:蓝牙音箱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音质效果,作为声音的辅助者没有良好的音质效果...听...
什么音箱适合听古典音乐?
要听古典音乐,最好选择一款高保真音质的音响,能够还原音乐的细节和层次感。建议使用一个有专业声学设计的音响系统,如KEF、Bowers&Wilkins等品牌,以获得更...
听古典音乐用什么音响好?
要听古典音乐的话,建议使用高保真音箱或耳机,能够呈现丰富的音调和细节。可以选择有高保真标志的品牌,如BOSE、JBL等,还可以考虑专业音响品牌,比如Tannoy、K...
推荐一种音箱,主要听古典乐交响乐一类的?
实在要想买便宜的也建议买麦博因为300以下麦博性价比要比漫步者高些。我是穷人现在电脑上接的是麦博的500Ⅱ当时才买150凑合用的其实听古典音乐的电脑音响最好...
听古典音乐用什么音响?
选择音响来听古典音乐,需要考虑音质、音场表现、以及品牌信誉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1.音质:古典音乐往往需要高品质的音响设备来展现其细腻的音质。选择一...
听古典音乐用什么音响好?
听古典音乐的话,推荐使用声音还原度高的音响,低频轰头的音响不适合听古典音乐的。推荐巫喀秋莎桌面蓝牙音响,用了模拟功放,声音温暖细腻,细节部分能还原的...听...
请推荐古典吉他专用音箱?
古典吉他可能没有电的吧那你只能安装一个拾音器要不你就在用麦克拾音在接音响要不你就买一个电箱琴,但是不是古典吉他,是民谣吉他。古典吉他可能没有电...
Hi-fi音响,只听古典音乐的,不用人声。有什么好的牌子推荐?
能播放好古典音乐的音箱,播放人声就不会难听,反过来倒是有可能。放好古典音乐的音箱要求是频响平直、失真小,频宽倒不是需要很宽,下限40-60hz也可以的。古...
我要听古典音乐最好用什么设备?用音乐耳机听古典的话用什么...
1.经济方案:台式激光唱机+高保真耳机音频功率放大器+高保真动圈耳机2.普通方案:台式激光唱机+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高保真音箱(2.0)以音响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