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丨让房间充满优美声音,Davone Mojo扬声器
现在影音爱好者在不断追求高品质影音产品,同时也逐渐选择衬托家具的产品,许多音响品牌都开始在外观设计上选择适合衬托家具的创作灵感。
确实到目前为止市面上扬声器设计在不断创新进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大家带来各类Hi-End的新品,有留意的爱好者都清楚小编经常会为大家带来不同的Hi-End新品,由此可见不同行业都需要创新的理念。
丹麦Davone品牌故事
丹麦著名Hi-End品牌Davone,对于各位音响爱好者都不陌生,Davone已经发展成为丹麦著名音响公司,他们不断追求高品质扬声器为宗旨,同时也展现着大胆、华丽、创新的设计。喜欢Davone品牌的音响爱好者也是被他们设计的扬声器所吸引的。
丹麦Davone在音响行业里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也是一家专业制造高品质扬声器的品牌之一,他们的每一只扬声器艺术感都异常强烈,最大的原因在于Davone主要创始人Paul Schenkel是一名艺术工作者,他除了是一名艺术家并且还是一名音响爱好者,对扬声器也有浓厚的兴趣爱好和艺术美观追求。
90年代开始Paul Schenkel除了工作外,业余时间都利用在兴趣上,相信大家都理解对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多大喜爱才会去专注钻研,都希望工作以外的时间都尽可能利用在自己的爱好当中。
创始人Paul Schenkel
1997年Paul Schenkel先生在众多设计草图当中成功得到了第一款扬声器的设计灵感,随后把这款扬声器命名为Rithm,白天他是一名声学研究的学者,而业余时间他就进行制作Rithm,当时Rithm扬声器已经有着类似“拱桥”的形状,当然要考虑到所采用原木的弯曲能力,目的令其更具自然和简约美。
Davone公司正式成立的时间在2006年,当时产品就只有Rithm,为了满足日后研发和生产需要,Davone公司在丹麦当地的Hillerod成立了自己的工厂,位于哥本哈根北部30公里之外。
直到2007年,Davone才正式对外发售产品,Rithm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同轴扬声器的效果也让人印象深刻,外观设计也给人大胆和源自天然之感。
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就是Davone公司旗下的一款设计灵感非常独特的扬声器Ray-S,除了该公司的第一款产品Rithm,Ray-S可谓称得上二当家这个头衔了,Ray-S是Ray的更新版,1英寸高音与8英寸或口径更大的低音衔接,往往因为高音的上限重播频率,以及低音单元的上限重播频率问题很容易导致在中频段出现凹陷,人声听起来就显得中气不足、单薄等问题。所以要设计这样的音箱需要另外的手段去处理。
纯手工打造的精品音箱
有相当一大部分的音响爱好者都很欣赏丹麦人做的音响,例如,Dynaudio、DALI、SEK、Lyngdorf、Gryphon等品牌都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同。
许多爱好者都认为,Davone设计的声音风格跟Dynaudio、DALI、SEK等品牌音箱很类似,声音清新、干净、一尘不染,就好像北欧的天空那样晴朗通透,宽阔开扬。而且他们家制造的扬声器声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声音听起来很轻松、很舒展,听起来让人感到身心舒畅。这也是很多人喜爱Davone的原因。
Davone是扬声器的品牌,如此大胆的设计让它更像高档的家具艺术品。Davone旗下推出的产品包括旗舰Grande、Ray-S、Riva、Tulip、Mojo五款扬声器,每一款产品设计都是深入人心,精致简洁、自然舒心。同时它最大的特色在于每一只扬声器都是全人手打造,由此能看出它的产量也不高,十分珍贵。
最具设计感的360度扬声器
为了让读者能对Davone公司这大胆创新的扬声器深入了解,本次为读者们对该公司旗下的一款扬声器产品Mojo进行评测。
Mojo属于有着堪称独特的外形,6层木质压缩的高强度木板保证了强韧的箱体结构。由于它的体积小巧,我们可以随意将Mojo摆放在任何位置上。
放置在脚架上、墙上或是书柜中,它那触感舒适的上漆处理及打磨光滑面的木质固体,再套上纤细的布料,箱体部分采用了一个梯形圆柱体设计,摆放在客厅自然成为居家摆设的一大亮点,会给大家一个错觉误以为是一盏落地灯,造型就如同艺术品,想必定能吸引来宾的注意。
Davone Mojo
其中,高音单元安装在圆椎体的顶部朝上辐射声音,底部安装了朝下发声的中低音单元,借助地面的反射,让低频得以均匀扩散 。由于非常低的分频点,Mojo使用Davone特别订制的中低音单元。
安装在底部的低音单体是一个33mm音圈,单元向下反射式的设计,能使得Mojo更易于融合放置在任何聆听位置中。
而圆椎体上有一条箱体固定金属条,金属条一直延伸至顶部倒椎体进行固定,高音单元在向上发声的同时,倒椎体的作用在于高音单元辐射的声波就会“撞”上圆锥体再往外面发散出去,还能实现360度无死角全方位的声波扩散。
到这里要说一下Mojo扬声器的360度扩散设计,为了获取音色平衡,以两个单元之间自体响应特性为基础,经过仔细的设计和零组件的选择,将高音和低音自然相应融合地衔接,这样设计的效果就能营造出非常漂亮的声音舞台感,立体效果非常明显,扩散锥体位于向上发声的3英寸全频钕磁铁的单元上,可针对单元在较高频率下的自然扩散进而获得全频率的360度重播。
而要实现这种发声方式,厂商们发挥了各自不同的创意来达到目的,目的是要让房间或者客厅每个角落都充满优美的声音。
要把Mojo发挥极致的效果,需要配置专用的扬声器脚架,将Mojo放置在专用脚架上,可提升声音的整体音质。由于离地板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中低音范围聚焦会变得更有型体感。Mojo可以直接固定在厚重的基座上,如此将更进一步的改善低音的延伸范围。
另外脚架内还可以隐藏喇叭线,这样能提高美观。Davone给大家提供Mojo多个不同颜色的版本,区别在于箱体以及角锥的颜色不同,这样可以更灵活地搭配出不同的家居装修风格。
Mojo 需要配置专用的扬声器脚架
艺术品与精品音乐搭配
首先笔者播放了《亚壁古道旁的松树》曲目,开头乐章微小的音乐讯号。
Mojo 360度扩散发声马上就呈现出效果,对细节部分也能深刻地反映了出来,虽然是无定向发声,但音乐的结像仍然非常到位,交响当中的声音非常直接地“揭露”出来,倒椎体和高音单元在向上发声“撞击”倒椎体,真能实现360度全方位的声波扩散,笔者试着换不同方向欣赏,都能感受声音通透富光泽,最高潮处也没有变得暗淡,乐器的层次感有序展现出来。
接着播放普莱特涅夫指挥的《贝多芬第5、第7交响曲》时,Mojo的声音非常的自然而开朗,无论笔者怎样移动欣赏的位置,Mojo扩散的声音可以很轻松地填满一个巨大的听音空间,大音量播放也毫无惧色。
乐手和歌手的结像异常稳定,现场感被准确地复制出来。另外,空间感表现中最难实现的高度,Mojo处理得也很不错,歌手的体形完整而准确,现场感异常生动。
总结
Mojo虽然外型很小巧却拥有强而有力的准确音场宽广,轻松的表现绝对超越您的想象!透过倒椎体和高音单元的物理反应,确实能展现出360度无指向性高音扩散的声音,随意摆放在任何空间位置或者使用者边行走边欣赏都有着无可比拟的轻松感 !
所以,我们欣赏Mojo扬声器的时候,不仅是欣赏它的美声,还要欣赏它的文化,领略它的内涵和魅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懂得Mojo,懂得Davone。
各地音响的个性和民族特征
HIFI秀 全时的HIFI秀场 HIFI文化的交流平台
许多人把音响器材看成用指标来衡量的纯技术性的电子制品,就好比冷冰冰的仪器一般。其实不然。虽然音响器材的肚子里都是冷冰冰的、没有生命的电子元器件,虽然音响器材的规格书上写满了用数字来表达的“技术参数”,但音响是设计用来重播“音乐”(Music),而不是“声音”(Sound)的。Sound是一个理性的、没有感情的字眼,但Music,虽然用Sound来表达,以Sound作为媒介,但Music传递的是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旨在重播Music的音响器材的背后,蕴涵着文化,凝聚着设计师对音乐和“美声”的理解。我们不难从欧美各国的音响器材中验证并体味音响背后的文化和审美观。
意大利的热情与浪漫
意大利人属于热情而浪漫的拉丁民族,艺术上喜好豪华、复杂、花哨的设计装饰,注重外在的感官享受。所以在欧美各国的家具中,意大利式的家具看上去最气派奢华,充斥着各种曲线、花饰和精美的细节部分。它的美是直接诉诸眼目,一点不含蓄的。意大利名牌喇叭Sonus Faber、Chario和Opera不光外表做工如同意式家具一样豪华精美,声音也充分体现了意大利人对美声的追求:热情开扬、醇厚浓烈、豪华而给人感官之美。从纯粹的发烧精神上讲,我觉得大凡意大利制造的漂亮喇叭,其声音都是明显美化的,不真实的,但这正体现了意大利人对Bel Canto的不懈追求。
例如Sonus Faber,创办人Franco Serblin先生认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乐器都有一个发声的箱体,如:小提琴、吉他,甚至钢琴等。而同样发生原理的乐器,当换成大小或工艺不同的箱体时,音色便马上产生变化,所以便着手以不同材质及不同形状去设计扬声器,希望能改善音乐重播的音质。因而这个厂家的音箱箱体是用了制造乐器的木头去制作喇叭,所以像极了一件精美的“家具”。
意大利Sonus Faber
意大利 Ketma
法国的轻灵与飘逸
法国人和意大利人、西班牙人一样,同属拉丁族系,但由于不同历史文化的熏陶,法国人在同样喜好感官美的同时,崇尚轻灵和含蓄,不如意大利人那样追求豪华和气派。所以法国的音响器材,如JM Lab、Micromega和YBA等,在同样有明显音色修饰的同时,一般地来说,比意大利音响器材少了几分豪华,多了几分轻灵和飘逸的高卢气质。
在法国音箱中,最具有代表性就是劲浪。在劲浪公司的网站上,最让人注目的是一句"天下名器源出劲浪"的广告语。这句话虽有夸张之嫌,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在欧美,有包括卓丽、西湖等上百个音响厂家采用劲浪生产的喇叭单元。劲浪也是欧美为数不多的几家能自行研发、加工、生产、组装的音响厂家。
虽然劲浪在喇叭单元上作了很多技术创新,比如鈹膜的应用,凹型高音单元的革新,但是劲浪仍然表现的是最纯粹的法国风味的声音:浪漫、飘逸,音色开朗不刺激,音质软硬适当带弹性。听它的声音,仿佛能让你看到法国南部纯朴宁静的农庄里堆陈的橡木酒桶,汩汩渗出的醇香,让空气中荡漾着甜腻微醺的气息,勾起你最浪漫的想象,又仿佛看见巴黎春天的新绿,感受到塞纳河边晒太阳的慵懒,以及在香榭丽大道的树荫下品咖啡的悠闲。让你感受到:这,就是法国。
JM Lab Grande Utopia EM
德国的执着与理性
在崇尚理性、力量和威严的德,文化审美又国是一变,和拉丁民族的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分别甚巨。德国器材的性格就象德国人一样,严谨、精准、朴实、理性、有时甚至到了“瘦硬”的边缘。大家可以注意到,我用的几个描述词:德国的“严谨”正对应拉丁民族崇尚的“自由”;德国的“精准”正对应拉丁民族的“修饰”;德国的“朴实”正对应拉丁民族的“豪华”;而德国著名的“理性”,当然也与拉丁民族特有的“感性”相对。
德国柏林之声Burmester
德国器材的外表和声音一般都不具有“感官美”,不给人感官上的直接享受,但精密仪器一般的制作工艺和准确冷静的声音自有其拥护者。当然,并不是说德国器材只讲究精确而不具有美感。事实上,德国器材的声音也是美的,只不过那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美,更为内在而朴实的美,有别于意大利那种外在的、气派豪华的美。从高级德国器材的做工上说,一丝不苟,每个细节、每棵螺钉、每个接缝都细密而臻达完美之境,令人无可挑剔,但这种做工毕竟是朴素的,和意大利器材那种追求花饰的做工完全不同。
德国人对于细节的执著近乎偏执。在德语发音中,有很多隐藏在喉头打滚的气音,这些气音如果没有清晰的喇叭来表现,可能会听不清楚。因为要清楚地发出那些轻微的气音,所以德国喇叭在传统上就很注重高音的再生。比如德国的意力音箱,为了完整全面地传递声音的每一个细节,采用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三明治式铝盆单体,喷射式高音单元、蘑菇头超高音单元等,意力在真实还原声音方面所做的努力简直让人惊讶(德国人就是好钻牛角尖)。
德国MBL
瑞士的精致与细腻
盛产高级手表、以精工机械著称的瑞士出产的音响也是如此,设计制造象精密仪器一样精益求精,连最小的细节都不放过,声音精致细腻而富于内在美,不张扬,不激烈,而泛出高级钟表制品的精致光泽和品位。不懂得“品位”两字的发烧友,就不会懂得欣赏它的声音。瑞士的音响品牌不多,但Goldmund、Revox、Ensemble、FM等件件都是精品,非常有品位。
瑞士FM
瑞士Goldmund
丹麦的简约与纯净
熟悉家具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丹麦家具的风格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派别,以简约(有时朴素得迹近寒碜)而著称。如果说比起意大利和法国的家具来,德国家具已经显得很朴实无华的话,那么丹麦家具简直就是典型的“简约主义艺术”(Minimalism)。由于森林广袤、木业发达,丹麦不仅以家具生产闻名,还以生产高级扬声器著称于世,而且从Dynaudio、Avance到SEK,其特点是基本一致的:精致、冷静、宽阔、快速、大动态。一般来说它们没有意大利或英国喇叭的那种“韵味”,而是更接近德国器材的冷静无染。我想,这和这个北欧国家清冷的气候、清澈的空气、开阔的地理环境应当不无联系。
丹拿音箱
英国的持重与洒脱
“英国声”和“美国声”闻名发烧界,是国内发烧友最熟悉的流派。其特点差不多每个发烧友都能津津乐道,我想在此无须赘述了吧,但我想,之所以形成其特点鲜明的声音,背后隐藏的,也是两个国家人民的性格,而性格,和地理、气候、历史人文都是紧密联系的。笔者曾去过英国伦敦,对美国也很熟悉,我觉得,在有着沉重而久远历史积淀的英国,从那些略显陈旧的老式建筑物里,从狭小的居住空间里,从总是阴沉着的天气里,从并不富裕却仍坚定地保持绅士风度和自身品位的英国人身上,不难解释为什么英国器材总是如此体积细小,如此讲究格调,声音如此温暖厚重,自成一格。既不象德国和北欧器材那样清澈无染,但也不象意大利器材那样浪漫奢华。躲在面积不大而陈旧的小屋里,用细小的LINN唱机,搭配轻薄的Rega放大器,推极富韵味的SPENDOR或ROGERS喇叭,确实是一种特有的情调,蛮小资的。
英国声之所以形成特点鲜明的声音流派,这和它独特的历史人文、地理气候都是紧密联系的。日不落帝国的昔日辉煌和中世纪文明的潜移默化,更兼英国潮湿多雾的地理环境和小桥流水般的田园牧歌,造就了英国声温柔细腻、稳重淡定的声音特点。在有着沉重而久远历史积淀的英国,从那些略显陈旧的老式建筑物里,从狭小的居住空间里,从总是阴沉着的天气里,从并不富裕却仍坚定地保持绅士风度和自身品位的英国人身上,不难解释为什么英国器材如此讲究格调,声音温暖厚重,自成一格,既不象德国和北欧器材那样清澈无染,但也不象法国、意大利器材那样浪漫奢华。
说到英国的音箱,那的确是名器众多。如Tannoy(天朗)、KEF、ATC、HARBETH(雨后初晴、AE、Spendor(思奔达)、B&W等都是蜚声国际的知名品牌。正如英国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家(比如英国是世界民主制度的发源地,却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君主制度),英国声也分为古典英国声和现代英国声两大分支。
古典英国声:老派绅士的持重
伤感怀旧、淳厚浓郁是古典英国声的特点。有人说,听这种声音仿佛是与老派英国绅士相交,平淡如水,别后却怅然若失。
其实所谓 “古典英国声”,是指以“BBC监听喇叭”为代表的传统音色。一般习惯上把 ROGERS(乐爵士),HARBETH(雨后初晴),SPENDOR(思奔达)这三家当做BBC的嫡传,如今,乐爵士早已易主并淡出音响圈,思奔达不久前更换了老板,经营理念也发生很大变化,现在就只剩下雨后初晴还在坚守着古典英国声的传统了。
“雨后初晴”的创办者是在BBC工作过的哈沃德先生, HARBETH(雨后初晴)这个公司名字是哈沃德与其妻伊丽莎贝丝的姓名组合而成。
至于雨后初晴这个中文名字的由来,还真得感谢其香港代理商,把这个名字翻译得如此传神动人。的确,雨后初晴的音色清新明朗,犹如雨后的田野散发出芬芳而浓郁的气息。
近年来,在音响行业纷纷转产家庭影院系统的热潮中,只有雨后初晴特立独行,不为所动,仍然坚守小规模手工音箱的生产,保持了古典英国声的纯粹血统,成为古典英国音箱的最杰出代表。
现代英国声:新潮雅士的洒脱
现代英国声的特点是开扬细致,松灵潇洒,注重声音的开扬通透,音场的准确重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B&W。
英国天朗喇叭
英国B&W喇叭
美国的豪迈与力量
至于美国,由于是个文化大杂烩,人种和文化的来源可谓汇集了五湖四海,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复杂而自由,基本上任何审美风格在美国都能见到,也都能找到知音。传统上一般认为美国器材豪放、粗旷、注重低频的力度,体积重量大,外观威猛,但无论是外表还是声音都不如欧洲器材精致细腻。这一比照也正是美国交响乐团和欧洲交响乐团之间的风格对比:美国交响乐团辉煌、张扬、明亮,欧洲交响乐团细腻、精致、柔美。然而正如我刚才所说,美国文化的大杂烩性质决定了它能容纳各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和审美趣味,所以在有JBL、AR和KRELL的同时,也有音色清澈透明的Thiel。在有GRADO、UE那样美国声耳机的同时,也存在并不符合美国声特征的ETYMOTIC。
JBL音箱
美国盟主音箱与乐林功放
日本的技术与严谨
对于日本音响,中国发烧友往往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各种杂志的评论中,总是出现诸如“萝卜味”等不知所云但又众口一词的东西。我倒认为,日本人赋予了音响器材最多的技术性,在研发新技术上投入的精力最大;一些新的放大器电路、数码技术、CD转盘结构、频响超宽的高音单元等,都是日本人搞出来的。也正是由于注重技术性的缘故,日本的器材最“值”,元器件和IC的使用最扎实,不象一些欧洲器材,价格高昂,肚子里却简单得令人生疑。不过,就象技巧无可挑剔、却被屡屡讥为“机械”“缺乏灵气”的日本交响乐团一样,日本器材由于过分倚重仪器测试和技术指标,对人耳主观调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水平不够,声音显得不如欧洲器材那么有灵性和个性。从技术层面上说,做得无可指摘,但如果用来重放古典音乐等欧洲传统文化积淀的东西,就不如欧洲器材有神韵了。
日本Esoteric
日本Accuphase
当然,上面只是宽泛的结论,具体到个体,又各有特色,而且有些器材是不尽符合其本国的文化特征的。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频繁,和其他文化领域一样,近年来各国音响的总发展趋势是:个性和民族特征趋于淡化,总体上趋向于快速、宽阔、清淡、大动态的所谓“现代声”。这和以“快餐文化”为代表的崇尚高效、高速的现代文化的流行趋势是一致的。然而,在纯Hi-Fi界,特别是Hi-End领域里,各个国家、各个品牌还是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色,尽管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现代声”的影响(比如传统英国声向所谓“新英国声”的转变就反映了这种影响)。这当然是好事,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什么品牌出来的声音都差不多,那音响发烧还有何乐趣呢?
BAE
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
品质 ·兴趣· 时尚 ·感受
HIFI是一种情怀 唤醒耳朵不容错过
文章采编整理部分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HIFI秀
相关问答
太原声皇音响系统哪家好?
[回答]舞台音响灯光设备外壳有带电现象的检查顺序设备外壳带电检查的顺序首先是要检查供电线路是否出现损坏的情况,其次是线路相位是否正确,还要了解设备...